TOP
TOP

王韵:我该是一名文字织梦者

责任编辑:领跑网络  发布时间:2019-12-16

王韵:我该是一名文字织梦者

从下岗女职工到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五批签约作家,莱州女作家王韵,将人生“写”成一本书。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至今,王韵文章多见于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日报》《时代文学》等,并入选《散文选刊》《散文·海外版》 以及年度权威散文选本,被多位评论家在《文艺报》《作品与争鸣》等报刊评介。如今,签约省作协,王韵又开始了新的创作征程。日前,记者专访了王韵。 记者朱德蒙

文学传递梦想拯救人生

鲁迅先生说:童年的情形便是你将来的命运。在王韵的成长道路上,童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,同时也为她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她说,从小喜欢安静的自己,在无边无际的寂静孤独中,开始了最初的写作。尤其是当初中时的习作在《中学生》上发表后,这个愿望更是一发而不可收。“从中学到踏上工作岗位之初,我已写了十几万字,陆续在《东方少年》《中学生之友》《福建青年》等报刊发表。”这些作品,是关于青春的记忆,成长的历程,是如诗的少女岁月中,关于青春期的魅力与危险。“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路,每一条路的一生都铭刻着一个座右铭。我把那些青春的文字结集整理,起名为《夏日的云》。”王韵回忆。

然而,母亲的离世、结婚生子和单位改制,王韵的人生渐渐发生变化。“人生在短短几年发生了重大逆转,而我也从此由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单纯女孩,变成世间一粒卑微的尘埃、漂泊的浮萍,饱尝了人情冷暖,阅尽了世态炎凉。”王韵坦言,彼时心田干涸,整整12年,自己写不出一个字。“囿于巨大的生活压力,每天为基本的生存疲于奔命,没有安全感,没有归属感,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。携着失重的生活与超重的苦痛,踉踉跄跄在满世界奔走。在每一天每一年之中,因为生活中的失意而茫然,因为缺乏信仰而内心浮躁。”然而,只要人类存在着,文学就不会死亡,“每当我拖着一天的疲惫与苦痛进入梦乡,梦中总是在读书写字看文章,醒来仍沉浸其中,意犹未尽。咀嚼着梦中特有的书香、文字的甘甜,想到第二天又要踏上奔波的旅程,没有静下心来写作的时间和空间,常常泪落潸然。”尤其是独处时,王韵会长久地注视着自己的内心,她想她该是一名织梦者,她的人生不应该仅仅只是这样,这种生活只会让自己枯萎。所以,她再一次融入书中。“我相信,走过阴霾,一定会有属于我的一片阳光,这也成为我创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的生活源泉。”

于是,也就有了读者看到的,王韵近年以国企改革、职工分流为背景创作的,反映下岗职工在国家大变革中自强自立、努力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为题材的系列散文作品,如《身份不明的人》《低飞》《生育记》《三只猫》《尘埃之下》等,这些文章被多位评论家在《文艺报》《时代文学》等专门撰文做重点评介。

文字始终是最为温暖的坚守

“文学于我而言,是心灵的救赎,精神的皈依。它带给了我人格的尊严和生活的充实。因为文学,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延展,人生有了聊以安放灵魂的意义。”王韵说道,自己终于发现,只有写作才是最能让她感到幸福的一件事,它能够在自己最迷茫的时候带来信心。对于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过重的生命来说,生存决非易事,在艰难之中,只有反复追寻生命的意义,把痛苦、希望、把全部的精华和梦想,输入文字之中,使之丰富充盈,才能够借以摆脱孤独存在的命运,与文字近处关照,相互梦见。

她认为,读书的人有自己的宇宙,其他的事,都因此而微不足道。当你沉浸于书中时,那些琐碎的不快、那些尘世的哀伤,就会在瞬间忘却,进入另一个只属于你,和你的书的世界,“写作是一件寂寞的事情,不能耐得住寂寞的人,也就难以触及自己心里埋藏着的那个世界。本质上讲,一切文学都是回忆,都是往日生活的复活。有对人生历练的感悟,有对行走方向的眺望,在这些感悟与眺望中,文学始终是最为温暖的坚守,是一个人精神之所在,是在找寻内心渴望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生命的价值。”

当然,一个人的成长,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。作为一名莱州本土作家,故乡给予王韵灵感和丰富的创作源泉,她也深沉地热爱着莱州这块土地。在已发表作品中,王韵有近一半文章与莱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关。2017年9月,以莱州东海神庙为题材的文化散文《心灵栖息的居所》获第七届“岱山杯”全国海洋大赛二等奖;2018年,以莱州海洋生态文化系列为题材的长篇非虚构作品《吾乡是海》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;同时参与编辑出版200万字五卷本大型《莱州文学作品选集》,以及编辑校对30万字《印象莱州》文集和19期《莱州湾》文学杂志等,尤其是为莱州作者义务校对修改书稿达600多万字。

创作是自己喜欢的事情
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